什麼是毛利?什麼是淨利?搞懂有什麼用?#
公司想要賺錢,關鍵在於賣的產品有利潤。
只要商品的毛利乘以銷量大於經營成本,這個公司就是賺錢的。
1)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;
2)擴大商品的銷量。
通俗來講,就是賣的更貴,賣的更多。
公式 1:收入 - 直接成本 = 毛利。
直接成本指的是變動成本。
舉個例子,超市進貨可口可樂,進價 3 元,售價 5 元。
毛利就是售價 - 進價 = 2 元。
這 2 元是老闆最終能拿到手的嗎?不是。
因為還需要考慮到水電費、房租費、人工費等間接費用。
所謂毛利就是還沒減去辦公室租金、管理層工資等等費用的利潤。
而淨利,就是毛利減去間接費用的利潤。
公式 2:毛利 - 間接費用 = 淨利
間接費用指的是固定成本
毛利,可以判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;
淨利,可以判斷公司的管理效率水平。
由此可以引出毛利率和淨利率的計算公式。
公式 3:毛利 / 收入 = 毛利率
公式 4:淨利 / 收入 = 淨利率
毛利率越高,說明產品在市場上有競爭力,企業擁有定價權,企業創造 “附加價值” 的能力越強。
附加價值如:品牌價值、技術專利、壟斷、地區特定資源等。
選擇毛利為商品模式的時候,需要確認支撐這個價格的品牌溢價,是不是已經被消費者所接受。比如茅台的毛利率為 91.61%
淨利率說明企業收入 1 塊錢能淨賺多少錢。也是考核公司管理層管理能力的靜態指標,只有管理層管理的好才能為公司為股東省出更多的利潤。
知道了這些有什麼用呢?
1、給商品定價#
某商品進價 100 元,想要毛利率達到 20%(不同行業的毛利率都有參考值),該如何定價?
公式 5:售價 = 成本 / 成本率 = 變動成本 /(1 - 毛利率)
所以定價為(100/0.8)=125 元。
2、計算「盈虧平衡點」#
盈虧平衡點又稱保本點,指的是全部收入等於全部成本時的產品,即此時利潤為 0。
銷售收入高於盈虧平衡點企業賺錢,反之賠錢。
舉個例子,李婶在某中學門口賣煎餅。每天的攤位費是 100 元,煎餅售價為 5 元,成本為 3 元。
問李婶每天賣多少個煎餅不虧本?
這個題很好計算,先計算出毛利為 2 元(售價 5 元 - 成本 3 元);
100 塊攤位費為固定成本(間接費用);
所以李婶每天至少賣出50 個煎餅(固定成本 / 毛利)才不會虧本。
但如果李婶賣的煎餅是多種套餐呢?這時候就不能單純的計算銷售量了。
公式 6:盈虧平衡點的銷售量 = 固定成本 / 毛利率
毛利率 = 毛利 / 收入 = 2/5=40%
盈虧平衡點 = 100/40%=250 元
即李婶每天收入為 250 元以上才不會虧本。
盈虧平衡點源於「固定成本」, 如果張三情人節在商場門口賣鮮花,由於沒有攤位費等固定成本,也就不存在盈虧平衡點了。
延伸: 一般餐飲行業都是用營業額作為衡量標準的,店面營業額的最低要求就是達到盈虧平衡點。
3、計算開店每月賣多少錢保本#
某商品進貨價 100 元,售價 160 元,每月店鋪月租 10000 元,人工費 10000 元,水電費 2500,請問一個月賣多少錢保本?
1)先計算毛利率 =(160-100)/160=37.5%;
2)計算固定成本 = 10000+10000+2500=22500 元;
3)計算盈虧平衡點 = 固定成本 / 毛利率 = 22500/37.5%=6 萬
即每個月至少賣 6 萬才能保本。
這裡做個延伸,春節期間,很多小夥伴覺得擺攤很賺錢,於是蠢蠢欲動,但是到頭來不僅沒賺到錢,還賠錢。這裡我分享幾個思路:
1)搞清楚你所賣產品的毛利率;
如果毛利率固定,成本又知道,就可以算出產品售價。
如果確定了產品的成本,自主定價(無競爭),就可以計算出毛利率。
比如玩具槍進價 20 元,售價 50 元,毛利率就是 60%;
2)搞清楚攤位費即固定成本(如每天 200 元);
3)算出盈虧平衡點,即 334 元。
即每天至少收入 334 元才不虧本。
4)然後再套用萬能公式:銷售 =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 * 復購率
流量:進入銷售漏斗的潛在客戶的數量;
流量成本:每個渠道,獲得一個潛在客戶的平均價格 = 銷售成本 / 潛在客戶數;
銷售 = 有效流量(流量 * 轉化率)* 客單價
5)搞清楚客流量有多大,有多少人會購買你的產品(即市場需求)
綜合下來,你才能知道,你做這個生意賺不賺錢。
4、計算每個月賣多少錢才能回本
如果上面的店,投入了 15 萬,想要 6 個月回本,每個月要賣多少錢?
公式 7:月回本營收 =(月淨利潤 + 固定成本)/ 毛利率
15(萬)/6=25000 元(淨利),即每個月要達到這些淨利才行。
月回本營收=(25000+22500)/37.5%=126666.667
即每個月至少做到 127000 元營業額才能回本。